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十分残酷的刑罚,比如“醢”,就是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之后还出现了一种名为凌迟的刑罚,遭受此刑罚的人都生不如死,那么什么是凌迟?和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吧。
什么是凌迟
凌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即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毙命。虽然凌迟一次最早出现在第十世纪,但是一直到十三或十四世纪才正式编入刑律。从建立到废除,凌迟一直都被文人称之为残酷、不人道的处罚。
凌迟处死的历史名人
1、明初名臣方孝孺
方孝孺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努力,还拜入了有“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之称的宋濂门下。后来他被朱元璋看重,受到人们的尊敬。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并要求方孝孺为其起草即位诏书。但是方孝孺肯定不会为逆贼起草诏书,失去耐心的朱棣不顾姚广孝的劝阻,下令将方孝孺“磔诸市”,这里的“磔”就是凌迟的意思。
2、明朝大太监刘瑾
明武宗正德年间,刘瑾深受皇帝的喜爱,于是胡乱干政。后来御史杨一清和大学士李东阳等人联手向武宗朱厚照揭发刘瑾的罪名,皇帝看到这些罪名后大吃一惊,然后亲自抄了刘瑾的家,并证实了他的那些罪名。最终刘瑾入狱,并被武宗朱厚照处于凌迟的刑罚。
3、明末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在万历末年考中进士,任命为福建邵武县的知县。虽然他是文官,但平时喜欢谈论兵法,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后来他受到提拔,被任命在兵部任职。崇祯二年,袁崇焕遭到朝中魏忠贤的余党陷害,多疑的崇祯皇帝开始怀疑袁崇焕,他因此入狱,最终被崇祯帝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