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和典故,它表达的是一让再让的情形,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深意和故事来源,更不知道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今天让小编为你介绍一下。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重耳。重耳原本是晋国的皇子,但是因为国君晋献公听信谗言,但是太子申生被害,同时又使得其弟弟重耳不得已逃到了楚国,楚国的国君对他非常敬重,并将重耳奉为上宾。有一次在席间,楚王对重耳:假如有一天你能成为国君,那么你会如何报答我呢?
重耳便回答道:如果我真的有一天能够成为国君,一定会和楚国交好,若是晋国和楚国有一天会交战,我一定要晋国的士兵退避三舍,假如还是不能得到楚王的原谅,那便再选择交战。造化弄人,四年后重耳真的当上了国君,即晋文公,后来和楚国项羽,晋文公信守承诺,将自己的军队退后九十里。
退避三舍是哪次战役
退避三舍是城濮之战。晋文公在承诺退避三舍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高深的军事谋略,在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两军交战,对于晋国而言,如果此次战争失利,则楚国会称霸,若是晋国能够击溃楚国,晋文公便能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另一位春秋霸主,它显示出了晋文公的雄才大略。
退避三舍的寓意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通过晋文公回报当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故事告诉我们,退并不一定代表软弱可欺,反而我们应该谨慎对待,以防对方有诈,而在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时,应该懂得先绕个弯,退一步,或许后面还有更广阔的道路。同时。看待问题的时候不能过于狭隘,要有远见和宽广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