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将汽车后备箱文化与消费者深度结合的“后备箱集市”在市面上屡见不鲜,它属于年轻、时尚的新消费场景,那么该如何看待后备箱文化呢?今天就和小编去探讨一下吧。
如何看待后备箱文化
后备箱文化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消费活力。在疫情时代,各地经济遭受到严重打击,很多地方都尝试开放夜市地摊经济,催生了“后备箱集市”这种新兴经营业态,成为城市夜经济中的一颗闪亮新星。而这个小小的后备箱,承载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代年轻人带给一座城市的活力。
“后备箱集市”通过创新的形式,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了方寸大小的后备箱中,不仅场景可以自由灵活地变动,而且还自带一种文艺滤镜,这就是近年来后备箱文化在国内多数城市爆红的魅力所在。如今,这种耳目一新的消费场景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消费体验,也是压力释放的主要形式。
后备箱文化发展有忧
“后备箱文化”虽然作为一种新鲜的经营业态,可以促进新就业,同时释放人们的消费潜力,成为城市夜间经济中的新星,但是它和传统夜市不同,这种后备箱集市的流动性很大,如果不能从长久规划方面下手,打造出主题IP,提升其文化属性,其生命周期注定是短暂的,这便是后备箱文化未来发展的忧患所在。
后备箱文化的起源
后备箱文化的起源要追溯到1980年9月,那时候的英国人柏丽·帕维特在肯特郡的一个农场中组织了全球首个汽车后尾集市,车主开着小车,上面载着日用杂物、书籍光碟、家具、衣服鞋帽等,聚集在同一个地方进行交流和交易,共同开辟出一片自由的购物天空,成为当时欧美乡村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