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由于还未发明出钟表等计时的工具,所以通常会使用一炷香、半盏茶等概念来表示时间,那么你知道半盏茶的时间是多久吗?不了解的小伙伴接着看下去吧。
半盏茶的时间是多久
半盏茶的时间是5-7分钟。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盏茶是作为时间量词进行使用的,它所代表的时间为10分钟或14.4分钟,所以半盏茶的时间就相当于现在的5-7分钟。一盏茶这个概念出自于《僧祇律》,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喝一碗茶的时间,整个过程包括端茶、品尝、一饮而尽。
在古时候,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四周,一周有七日,人们又将一日分为了十二个时辰,一时辰是两个小时,一共八刻,一刻是十五分钟,古时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钟一刻,约合15分钟一刻,一盏茶就相当于10-14分钟,它是两炷香的时间,而一分钟就是六弹指的时间,一弹指为十秒钟。
古代计时方法
1.日晷计时
日晷利用日影测得时刻,是古时候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面上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然后人们就能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这种方法只适合晴天使用。
2.刻漏计时
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而出,此时格叉和关舌会上升,而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则会随水面下降,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3.更点计时
更点计时法出现在晚上,古人把一昼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比如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以此往下类推,三更半夜就是由此而来。